第577期|2019.12.30|記者:王政
編輯台報報 選個希望 為觀光產業拚未來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於上週假台南闡述「觀光政策政見」,並發下2028年迎接2,000萬觀光客的目標。

編輯台報報 選個希望 為觀光產業拚未來

隨著下週將即將跨過2019、迎接2020年,台灣也將於1月上旬進行總統大選,在這個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候選人們不斷端出政見牛肉或議題,希望能抓住選民的目光。不約而同的是,此次的選舉中可以看見,國民黨與民進黨皆針對觀光產業推出一系列量身打造的政策,而親民黨甚至推出來自於觀光產業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都能感受出各政黨對於觀光產業的重視度不斷提升。

在選舉即將到來之際,筆者也藉由採訪之便,與業者們談論到此次的選舉,單純就觀光產業的建樹與政見而言,大部分人都期盼能夠換人做做看。

以客觀的角度來看,來台旅客的總人數仍舊維持成長,來台日本旅客甚至首次突破200萬人次,讓今年有望達到全年度1,180萬旅客造訪台灣,學界認為觀光產值會相較去年提升,但真正身處在觀光業界的同業們,卻十分了解事情的問題點。

原因無他,就在於總是被搬上檯面討論的陸客,因為陸客自2016年開始便斷崖式的下滑後,即使當局不斷以新南向等其他客源市場來期望補足流失的市場,卻僅能看見總體訪客人數微幅上升,反而沒有2016年以前,每年以大幅度的比例躍進。

當許多學者一直在提出說市場有成長、南向國家有補足陸客流失之餘,僅僅看到的是補足2015年418萬人次來台陸客的數量,而不是後續可能持續成長的數量。旅行業者便曾做過統計,如果按照陸客開放以來,每年以趨近百萬位數的增長幅度,從2015年的400萬人次開始增加,今年理應迎接的是800萬人次的陸客到訪,而不是僅剩200多萬人次的窘境。

帳面上的影響除了人次以外,更直接牽動的是觀光外匯收入,陸客減縮大大影響消費能力,單純自由行旅客變多不代表產值會變多,加上陸客數量與全盛時期的巨大落差,不只旅行業哀鴻一片,購物店也叫苦連天。

根據觀光局統計,2018年來台旅客人次近1,100萬人次,每人消費為1,238美元,看似相當多,但對照2015年1,044萬人次時,平均消費高達1,378美元,可見旅客數增加跟平均消費不是絕對成正比,陸客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新南向的旅客許多是選擇大眾運輸、入住青年旅館,加上喜愛去夜市體驗當地美食,整體消費能力跟團體旅客而言相距甚大。

業界許多人都有個迷思,爭取陸客會影響到整體觀光,因為雞蛋都會放在一個籃子裡,但其實反觀如經貿等市場,相當大的比例也是在中國大陸市場。

雖然台灣近幾年不斷強調連續突破千萬人次大關,但其實觀看其他積極經營觀光產業的國家,舉凡日、韓等,都是千萬大國,其數字更是可觀,相較下台灣僅僅是千萬大國的後段班。

在如此情況下,站穩陸客的利基,擁抱全球旅客才是最大關鍵,如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所提出5大觀光政策,最大目標便是在2024年迎接1,600萬觀光客,而2028年迎接2,000萬的國際觀光客,其中更強調外匯收入1兆元、觀光業產值占GDP比率倍增(8%以上),最大利基點便是爭取能有4成的陸客,其餘6成是主力耕耘各大市場,憑藉著陸客強大的消費力,加上各國來台的入境客源注入,擴大整體觀光產業在台灣的GDP佔比,才能創造更為健全的觀光產業,揮別觀光「慘」業,迎接來自八方的觀光客,讓市場再度邁向全新榮景。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