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的數據指標,是從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地透過各項評比來審視該國/該區域的競爭力進而擬定排名,由於指數評比的結果能提供政府、產業、企業等單位,作為未來政策、決策擬定時指數工具的重要關鍵參考,因此這些極具國際代表性評比,都備受各國重視。
以觀光為例,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所推出的「觀光旅遊競爭力報告(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TTCR)」,便是各國在審視觀光競爭的指標之一。
過去每個2年所推出的「觀光旅遊競爭力指數(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TTCI)」,主要針對各國發展旅遊業創造的經濟及社會效益進行潛力分析,同時並將政策、衛生、安全、基礎設施、自然及文化資源等相關影響因素和政策納入考量,再以表現進行排名。
在TTCI的評比中,台灣表現大多名列前段班、中規中矩,包括2011年名列37名,2015年則提升到32名,2017年甚至擠進30名,雖在2019年下降至37名,但在總體排名上依舊表現相當不錯。
然隨著2022年WEF再度公布新指標時,因應全球在疫情大流行之下,改變了整體旅遊生態,因此將推行10多年的評比,增加了永續的比重,調整為「2021旅遊與觀光發展指數(Travel & Tourism DevelopmentIndex, TTDI)」。而過去在TTCI都榜上有名的台灣,卻在新指數的統計中缺席,從前段班到消失得無影無蹤,巨大的落差值得各界探討與深思。
我們先從WEF針對數據的轉變層面來看,從TTCI轉為TTDI,主要在於全球大環境已邁入結構性的巨變,從過去的氣候變遷及暖化危機、永續環境生態保育,到2020年啟新冠疫情造成產業結構變化、流行病擴散影響旅客健康衞生安全,都讓全球更加重視如何推動永續的加速。
因此,TTDI將過去的評比面向調整,改為「有利環境」、「旅行及觀光政策及有利條件」、「基建設施」、「旅行及觀光需求誘因」和「旅行及觀光永續發展」等5大面向。尤其在第5個面向部分,特別加大了對於未來永續發展的數據評估,包括「環境可持續性」的15個指標、「社會經濟復原力與狀況」的7項指標,以及「旅行和旅遊需求壓力和影響」的7個部分。可以看出在TTDI中,該國/該區域對於自然的保護、永續發展的追求,以及在面對疫情衝擊之下,整體的復甦程度,都成為關鍵。
台灣作為寶島,不僅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強勁的製造產業,亦有高品質的服務業作為後盾,其實整體實力與競爭力並不弱,但在TTDI所盤點的117個經濟體中未能排上,與烏干達、烏克蘭等經濟體名落孫山,都顯示出國際對於台灣觀光發展的存疑。
隨著台灣即將於9月中旬正式推出觀光署,也象徵著台灣觀光將邁入新里程碑,不僅新上任的署長應重視台灣在國際評比的排名,甚至環境、經濟、文化、交通等二級單位也不能忽略,更關注台灣能否被國際評比的資格與能力,才能進一步推動台灣觀光在全球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