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期|2025.03.31|記者:王政
搶進觀光類股行列 成為市場的0.01%

搶進觀光類股行列 成為市場的0.01%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上市上櫃往往成為公司經營者的下一階段目標,旅行社亦是如此。隨著鳳凰旅遊2001年上櫃,並在2011年正式上市、成為台灣首家完成上市上櫃的旅行社後,至今10多年來已有7家旅行社位列觀光類股之中,且隨著疫情後搭乘著報復性旅遊熱潮的順風車,許多繳出亮眼營收的旅遊業者們,也正摩拳擦掌加入上市櫃的申請行列之中。

之所以會吸引越來越多發展已到一定規模的旅遊業者選擇上市上櫃,最大層面是反映出這些公司經營者面向投資大眾的強烈企圖心,同時致力朝著企業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畢竟隨著網路的普及、各項資訊取得相比過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輕鬆之下,扮演中介者的旅行社充滿挑戰,不僅得具備「專業」,更要展示出企業治理的經營能力,才能有效獲得廣大消費者的信賴與目光。

直觀來說,當自家的股票正式掛牌後,便可為該企業帶來市場知名度提升、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資金籌集途徑增加等3大利基,同時達到公司體質調理的正面被動影響,全面強化企業競爭力。等於從過去專心衝刺業務,轉而依循著上市櫃的遊戲規則施行,進而邁向永續經營。

然而上市櫃的夢想並非一蹴可幾,畢竟上市條件便包括了成立滿3年,且實收營運資金(資本額)達新台幣6億元以上,整體掛牌資格最為嚴格;而上櫃公司則須成立滿2年,申請上櫃時實收營運資金(資本額)達5000萬元以上等條件。

不僅如此,完成上市櫃後公司還得面臨更為龐大的經營壓力,其中便是財報的公布,以及維持商業競爭力。畢竟投資人最為關切的莫過於該公司經營成效、獲利情況、未來展望等核心關鍵,這將與公司的股價緊密連動,因而促使著上市公司必須定期、不定期向投資人公告財務或業務資訊。

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之下,上市櫃公司如何透過財報公告公司營運的相關資訊,既讓廣大股民安心,又能保護商業機密以維持自身的競爭力,便需要卓著的資訊彙集、公關行銷、危機處理等相關團隊進行把關與控管了。

且現實面來看,全台擁有超過4千家旅行社的規模,然已完成上市櫃的企業比例僅佔0.01%,旅行社至今上市櫃數量仍屬鳳毛麟角的關鍵原因,在於旅行社財務結構不同於其他行業,且屬於輕資產的類別;加上需要對內公司經營稽核、擁有穩定獲利能力、透明的財務結構,以及得從過去習慣的經營方式轉向投資大眾熟悉的公司治理,無論哪一項都是挑戰重重。

即使困難度不低,我們依舊能看到,在市場已累積龐大聲量與出團量的可樂旅遊、喜鴻假期,都宣布將加入申請行列,而經營同樣亮眼的品冠旅遊等業者,亦有上市上櫃的計畫正進行。

可以預期的是,經歷過百年疫情的震撼後,不僅催生出旅遊產業的強大韌性,更讓旅遊業者願意藉由上市上櫃的方式,將自身企業推向永續發展的道路,最終達到帶動消費大眾對於整體觀光產業的正面肯定與信賴。

總編輯 王 政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