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今年9月將成為改變台灣旅遊產業的關鍵時刻,絕不為過,不僅會員遍及全台的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將於9/2進行改選,作為全台最大旅行社集散地的台北市旅行公會,也將於9月中旬舉行理監事選舉。無論結果如何,旅遊產業都將邁向新的分水嶺,甚至可能牽動下一屆旅行公會全聯會的布局。
身為旅遊產業的觀察者與陪伴者,《旅奇週刊》同樣關注這場選舉的發展。此次無論北公會或品保,皆有2組人馬角逐,其中北公會更創下超過300名候選人登記參選的紀錄,為選情增添不少變數。
對握有投票權的業者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2場選舉將帶來何種影響。或許我們可從「政策」與「市場能見度」2個層面來觀察。
政策面方面,公協會是會員與政府溝通的重要平台,直接影響相關法規的調整。若現任團隊連任,整體方向將依循既有規劃,延續與主管機關的溝通框架,以漸進方式推動修法與指引;若新團隊上任,通常會以「透明、數位、年輕化」為號召,短期內可預見制度改革提案的密度上升,但是否延續既有的良善政策繼續推行,則有待觀察。
市場能見度則是另一關鍵。近年來,不論品保或北公會,都因不同事件而維持高度的討論度。以品保為例,從疫情爆發到多起旅行社倒閉、丟包的負面事件時,該協會多次站在第一陣線,從擋下不利法案、高聲譴責不肖業者,到積極透過國際金旅獎等舞台提升產業形象等策略,這些舉措不僅改變了過去旅遊業者在面對「消費者保障」的大旗時,常在政策討論中相對被邊緣化的處境,也提升了消費者對旅遊業的信任。
北公會則作為指標性地方公會,在後疫情旅遊需求爆發之際,除了推動各項策略之餘,更積極提升旅展的舉辦場次,為業者創造更多展銷舞台,進一步奠定產業聲量,同時帶來可觀的會務財源。
而這些對於觀光產業有正向加分的措施,能否在下一階段繼續實施、推動,都得看最終誰能獲得會員們的青睞。
若現任團隊順利連任,政策可望延續,整體步調維持穩健;若新團隊勝出,則可能出現改革優先、推動節奏加快、市場秩序重整,以及資源再分配等局面。
不可否認,現任團隊手中已有實績作為競逐連任的後盾,但新團隊也展現創新企圖。例如角逐北公會的陳怡璇團隊提出「AI公會」概念,近期率先推出AI助選機器人,雖說經過實測後仍需調整,但已顯示其推動旅遊市場數位化的雄心。
總而言之,9月的2場改選,不僅是理監事的人事更迭,更是一場攸關台灣旅遊業未來方向的投票。究竟是延續現任團隊的穩健路線,還是交棒新勢力加速改革,不同結果都將直接影響產業發展。
對於正處於疫後重建、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旅遊市場而言,這些選擇代表了截然不同的航向。而最終誰能獲得會員信任,不只關乎會務發展,更將在無形中勾勒出台灣旅遊產業的未來格局。
總編輯 王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