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期|2020.08.25|記者:王政
台灣觀光邁向下一個紀元 交通部觀光局推出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

環顧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觀光產業,身為島國的台灣自然也積極為未來觀光發展訂定目標,交通部觀光局特別制定「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以「觀光立國」為願景,放眼未來10年的來台旅客市場,並研訂國旅市場KPI。

▲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

交通部加速協助觀光局改制觀光署 數位觀光發展納入組織執掌 成立專責國際行銷法人 雙管齊下打造台灣品牌

面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廣、行銷來爭取國際遊客到訪,觀光局也在主管機關─交通部的指示下,積極提升自我競爭力,響應總統蔡英文的「觀光立國」政策。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表示,「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是以「觀光立國」為願景,建立政府各部門落實「觀光主流化」的施政理念,宣示政府高度推展觀光的決心與毅力,期盼集結全民共識,一同合作打造台灣成為觀光之島。

雖然原訂2030年達到來台旅遊人數2,000萬人次、國民旅遊2.4億人次、觀光總產值新台幣1.7兆元的目標,但各國陸續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了全球觀光產業,因此觀光局也調降目標值,期2030年來台旅遊人數、國民旅遊人數及觀光總產值分別逾1,600萬人次、2億人次及新台幣1兆元。

6大施政主軸落實觀光主流化 打造亞洲友善旅遊勝地

張錫聰表示,「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圍繞著6大主軸,分別是「組織法制變革、打造魅力景點、整備主題旅遊、廣拓觀光客源、優化產業環境、推展智慧體驗」,搭配23項策略及36項重點措施,藉此達成2030年的訪台人數、觀光產值等目標,同時將台灣營造成亞洲優質友善的旅遊勝地。

發展觀光不僅是觀光局的事,連總統府都加入拚觀光,各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相關機關也應該動起來,將「觀光主流化」的思維落實到施政之中,讓觀光成為帶領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倡導「人人心中有觀光,政府施政推觀光」。

張錫聰強調,人人心中有觀光是指全體國民,無論其在何時何地均心存觀光,都是推動觀光的共同力量,發揮國民公德心、友善態度、熱誠助人、自主美化鄉里家園等。其次是政府施政推觀光,除由觀光主管機關主責執行外,更需要各部會機關共同配合相互合作,在不違背其行政目的的原則下,不論是國防部、經濟部、農委會、客委會等都可以訂定KPI,以自身資源來發展觀光區域。

升格工程如火如荼 進行成立兩個法人度機構提升宣傳力

而落實「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的第一步,便是提升觀光推廣單位的層級,因此交通部特別於7月中旬召開第1次「籌設觀光署諮詢小組諮詢委員會議」,由部長林佳龍親自主持,各委員對於觀光署組織改造與組織法草案相關內容已有初步共識,未來將進一步針對相關議題持續檢討精進。

未來組織法過關後,觀光署將聚焦在政策規劃,除了人力與組織架構都會擴增外,更將針對北、中、南、東、離島(金馬澎)劃分為5大觀光區,分別成立「區域分署」,整合區內觀光組織及地方政府資源。

張錫聰表示,除了組織升級外,觀光署更會成立兩個法人機構,分別是研議成立專責國際觀光推廣行政法人組織,以及財團法人觀光研訓中心,前者是參考亞洲多個國家都在施行的觀光推廣策略,透過專責國際行銷的民間組織,不僅行銷、宣傳更具靈活度,也能避開過往觀光局以政府行政機關角色在外國推廣的障礙困擾,整體行銷更具彈性。同時,人才的引進上也不受限公務體系出生,能延攬更多跨域的人才,進入組織來協助做國際宣傳推廣。而且觀光研訓中心則是號稱觀光版的商研院,以智庫形式培育人才進行產學研究。

此外,13個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未來也會保留,但不論是維持13個,還是要有所整併仍在研議中,未來可以搭配各地區的分署,加大地方行銷、觀光整合業務。

短中長期策略 逐步擴大台灣吸引力

由於疫情的突然侵襲打亂了各國的觀光布局,張錫聰表示,針對台灣觀光宣傳方面,觀光局提出短期「觀光產業紓困方案」、中期「復甦及振興方案」及「觀光升級及前瞻方案」,長期政策則朝「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所研議的「永續觀光發展」方針努力。

短期:「觀光產業紓困方案」

首重疫情的因應,觀光局正推動紓困3.0方案,盼協助觀光業者度過難關,後續紓困措施將以因國門尚未開放,所經營出境或入境的旅遊從業人員、觀光旅館業,研議就該等業者提出紓困措施,避免衍生從業人員遭資遣、失業而影響家庭生計等社會問題。然而,危機亦是轉機,觀光局趁勢審視觀光產業結構,輔導產業轉型,推出精緻、深度、在地、有品牌的國旅產品,待未來疫情趨緩,即能投入市場競爭。

中期:「復甦及振興方案」、「觀光升級及前瞻方案」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鼓勵民眾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以促進經濟發展之決定,規劃先由國內旅遊展開振興復甦,透過3階段的「防疫踩線旅遊」、「安心旅遊」及「國際行銷推廣」規劃,協助觀光產業推動振興措施,希望今年能從「外銷轉內銷」投入國旅,增進國旅及國際旅遊市場競爭力。

此外,觀光局亦提出觀光產業轉型策略,讓業者於疫情趨緩之際調整體質,內容包含鼓勵區域觀光發展觀光圈、提升溫泉品牌與行銷知名度、旅宿業品質提升及觀光遊樂業優質化計畫、智慧觀光數位轉型等補助計畫。

長期:「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

長期願景則是以「Taiwan 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為基礎,透過審視國內外觀光環境變遷及趨勢、分析亞太國家觀光政策、回顧台灣觀光政策成效。此外,從2017年起,觀光局每年都定義一個旅遊主題,2019年是「小鎮漫遊年」,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2022「鐵道觀光旅遊年」,2023「跳島旅遊年」,直至2024博物館旅遊年,藉此來呼應台灣被葡萄牙人讚許為福爾摩沙、正式走入世界歷史的400年過程。

觀光局已擬定「Tourism 2025—台灣觀光邁向2025方案(草案)」,以「觀光立國」做為觀光發展願景,確立觀光產業在國家社經發展政策位階、建立各政府部門「觀光主流化」施政理念,逐步實現未來10年觀光願景,將創造兆元級規模的產值,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旅遊重要目的地」。

▲(左起)旅奇週刊社長何昭璋、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

▲觀光局每年都定義一個旅遊主題,包括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2022「鐵道觀光旅遊年」,以及2023「跳島旅遊年」,藉此吸引國際旅客目光。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