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逐漸在國內旅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秋季賞花行程,莫過於花東一帶金黃耀眼的「金針花」。同樣是賞花,金針花對遊客以及農民們所帶來的實有不同於夏天賞荷花的意義。荷花的綻放對農人來說無非是附加效果,荷花的盛開正值農閒時分,恰好增加吸引觀光客造訪的契機,但金針花卻是由經濟作物轉而施放觀光利益,因為,對農民來說金針必須在開花前就要採收,一旦開了花,就沒有經濟價值。
昔日榮景 不敵進口壓力
以台東太麻里的金針山為例,在民國57年開始即已種植超過60公頃的金針,堪稱全國最大的金針產區,當時太麻里一帶更賴以為生,為當地最有經濟價值的作物,直到80年代引進國外金針對當地產業造成衝擊,農民轉種太峰茶,龐大的金針產區沒有多餘的成本可聘請工人採收之餘,任由在山頭綻放金黃色的哀愁。
無心插柳 化危機為轉機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就在金針產業幾乎沒落乏人問津之時,透過太麻里地區農會的輔導,利用被遺棄而綻放的金針花舉辦了第一屆的金針花季旅遊活動,金針花海隨風翻浪,遊客也跟著花浪席捲而來,農民的金針得以在產地直銷,雖然價格不高,卻減少了中、大盤商從中剝削的折損;金針花料理的研發,更帶動農民轉型休閒農業餐廳,經營型態日趨多元化,太峰茶也因金針花而打開知名度。
花朵綻放 迸發多重資源
現在前往太麻里,還有由傳統工廠、穀倉改造的特色民宿可下榻,栽植金針的農民陸續回流,當地人逐漸懂得利用地方資源開創四季不同的旅遊風情,如春天百合花、螢火蟲、冬天櫻花季、原住民傳統以及知名的太麻里日出曙光,農會也進一步將地方業者拉攏組織賞花專車,只要預約即可天天出發,一朵花開創的遠景,還吸引了青年回鄉就業。
提升產值 從教育面下手
同樣以金針花創造觀光利潤的六十石山及赤科山,雖然栽植面積不如太麻里廣,但因地勢的集中造成花浪更為壯觀,甚至贏得「小瑞士」之稱,值得稱許的是當地業者為了抵抗外來品種的競爭,研發有機金針的無毒料理,來此並教育遊客分辨健康的金針的常識;水土保持局也加入支持行列,透過金針的栽植,教育遊客及各地農民水土保持的重要,目前台灣政府也積極招標建設賞花纜車。金針開花一日就凋謝,但透過人們的合作無間及腦力激盪,金針花延續的力量,著實無限。
金針花開秋色清
秋意濃,台灣吹起一絲淡淡抒情意味,對於旅遊,彷彿增添了浪漫的詩意,鄉村「秋收」的歡樂氣息,也感染了遊客的心。
秋天,台灣的鄉村景緻可是最可觀的,鄉村田眼皆可見飽滿低垂的稻穗迎風擺盪,山區成片開成的芒花也能為地方業者包裝成「賞芒遊程」;而苗栗等地的柿子也跟著採收,柿子的採收可不只是農家的事,對遊客來說,此時還能一起體驗柿子餅DIY、大啖柿子風味料理;而中秋佳節不可少的文旦柚子更是台灣的驕傲,文旦柚豐沛的果肉廣受好評,台南麻豆文旦打出品牌形象,近幾年除外銷國外市場,國內不少休閒農場也積極研發媲美韓國的柚子茶以及韓國所沒有的柚花茶、柚子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