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2006.08.14|記者:孫正寰
「衣」個好點子
還記得1995年聖誕節前夕,衣蝶開幕那年,舉辦了台灣百貨頭一遭、全館開館至午夜12點的盛大party,當天,女性盛裝出席,瘋狂的採買;男人們在旁陪伴提貨至極限後,全都擠在樓上小小的書店內,或坐或臥,等待女伴的「招領」…,現在書店雖然早已不見蹤跡,但從那年開始,衣蝶聖誕party越做越大,直至通宵,也穩居全台唯一女性大店的龍頭地位!
衣蝶百貨副總經理柯愫吟。

IDEE 抓30得百分滿足

衣蝶現在的女性形象強烈,但當初轉型時,也經歷過一番掙扎。衣蝶百貨副總經理柯愫吟回憶到,「衣蝶前身為力霸百貨,當初台灣百貨業其實並沒有經營概念,有些商場只是因為大樓空著,不如賣些東西,所以就成為百貨公司了。直到1987年左右,日式百貨進來台灣,帶來全方位服務、一次購足的概念,讓台灣傳統百貨受到衝擊,無法經營下去,因此力霸也開始思考轉型之路。」當時衣蝶本館面積不僅少於三越南西店一半左右,更不要提老房子的硬體、形象、服務各方面的不足,在消費者心中都無法與日系百貨比擬。在考察過國外各種型態商場、專門大店、量販後,思索如何繼續經營下去。

「沒法作百貨,就作30貨」

體認到百貨公司8成的業績來自於女性的貢獻,包括女性幫男性採買的部分,加上賣場面積先天的不足,且鑑於當時的ATT百貨類似專門店型態,因此輪廓越來越清楚,無法滿足百貨公司的規模,不如致力於成為專門店中的龍頭,並以女性商品來凸顯,於是,「衣蝶」品牌建立了。柯愫吟下了個很好的註解,「沒辦法做百貨,乾脆就做30貨好了;不如抓緊目標的30客人,達到100分的滿足。」

其實早在1992年,力霸開始第一次轉型,雖然定位於女性專門店,但商品並不深入、徹底,即使喊出都會女性口號,但客人感受不深,所以並沒有成功。加上內外部阻力大、人事調整,直到1995年衣蝶品牌正式成立後,才開創了真正的新紀元。

形象創新意   營造設計感

既然強調針對女性的服務,所以出發點都思考如何滿足女性的需求,包括,洗手間內的佈置充滿花與香水的挑逗;Door Man的設立,在當時為一大創舉,商場門口雇用身高175公分以上、大學學歷、相貌端正的帥哥服務員。因此衣蝶形象剛推出時,就受到媒體的注意,「只要商品好、有賣點,自然有口碑,所以我們在行銷上並沒有過多的花費。」柯愫吟表示。

整個形象建立後,實質的商品採購,更需契合商場的精神,在最重要的商品挑選方面,有專門的小組進行篩選,而衣蝶更致力於開發新的品牌、新設計師,這都需要很精準的眼光。衣蝶不僅樂意培養新的設計師,在員工訓練上,更願意投下心力,讓他們有犯錯、學習的機會,「公司花了很多心力,讓員工出國進修,挑選新設計師,不怕錯誤的決策、押錯了設計師,因為錯誤也是種學習。」柯愫吟說。因此衣蝶營造出的觀感,能讓新設計師有展現的園地,以女裝來看約20%為自有開發的獨家品牌。柯愫吟也透露,「我們團隊出國挑貨時,強調的是Brand而非Luxury,從走進衣蝶平均客消費約4,000元來看,並不算太高,但帶回的都是有質感且適合的商品。」

定位抓得準   競爭變激勵

目前台北除了衣蝶本館外,在其對面的S館,也有明確的定位。「本館為女性On Time(上班時間)的消費所需,年齡層為18~35歲;S館為滿足Off Time(下班時間)的需求。雖然S館有賣男裝,但著眼於女性幫男性購買,或是有女性陪伴的男性一起採買。所以在S館消費的金額頗高,因為下班後你會更樂意花高價,寵愛自己與伴侶。」柯愫吟笑著說。

目前台北百貨競爭激烈,有大者恆大趨勢,衣蝶雖然無法與集團性百貨相比,但柯愫吟深刻覺得,有競爭絕對更有生機,「就像中山商圈,有衣蝶、新光三越、晶華免稅店、中山北路名牌商家,反而更能帶動整體商圈的蓬勃與能見度,與其他商圈匹敵。尤其是我們衣蝶附近巷子內,有許多特色商家,都讓中山商圈保有競爭力。」如果說信義商圈是曼哈頓,中山商圈就是原宿,它的光芒耀眼得讓人無法忽視!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