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這樣一種人:靦腆,溫和,話不多,既不耀眼突出也不長袖善舞,人群裡,總是安靜存在,淡笑以對。因為不輕易發聲,不爭搶風采,往往容易被忽略。直到他逐一兌現對自己的承諾,屢屢創下別人達不到的紀錄,不斷以拋物線的漂亮弧度向天際遠拋出厚植許久的實力,旁人才驚覺樸實表面之下,原來潛藏豐富深層的底蘊。
鳳凰旅行社董事長張金明就是這樣一個人,做為台灣唯一一家上市上櫃的旅行社經營者,他可以意氣風發得理直氣壯,但他不僅沒有絲毫驕氣,還罕見地相當謙和、友善,而這正是他備受業界尊重、讓小輩樂於親近的理由。
計畫趕不上變化,這句話套用在年少張金明身上相當適切。家境並不優渥的他,初中就讀建國中學補校,白天則在機場檢疫所上班。對必須半工半讀的他來說,每天看著出入境旅客飛往另一個未知的國度尋夢,心裡不免欣羨,但他念的是理工類別的第一類組,對當時的他而言,觀光仍是相當遙遠的產業。
退伍後,他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旺盛鬥志,與朋友合開名為「明茂行」的貿易公司,專門進口、操作電話速鍵簿業務。張金明雖然看到市場趨勢,但沒有任何背景、後盾的他自此才深切感受資金、經營的壓力遠比想像中沈重,於是張金明回到一般職場,進入芭比娃娃製造商—美寧公司擔任採購一職。
當時的美寧公司,是規模相當大的跨國企業,採購一職又是廠商爭相討好的對象,張金明回憶:「薪水加上紅利,一個月淨拿3萬5千元,別說當時幣值遠大於今日,同樣的數字也未必是工作一兩年就可以掙得的漂亮數字。」然而高薪是由難以婉拒的飯酒應酬換來,這與張金明儉樸風格大相逕庭,於是在眾人訝異、惋惜聲中,毅然決然離開人人嚮往的採購肥缺。
● 因緣際會 踏入旅遊產業
倘若當時的張金明留戀人人高捧的生活,或許日後的他反而不能開創一番天地,若為張金明撰寫傳記,會發現離開美寧,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分水嶺之一。離開美寧公司之後,他來到金龍旅行社並從此展開長達30餘年的旅業生涯。個性穩定的他在金龍一待就是7、8年,從未想過轉換跑道的他,卻在一場人事紛爭中,受波及並引起連串誤會,不喜爭辯的他,只能抱著總有一天真相大白的心情離開金龍,並與其他股東合夥組成大漢旅行社。
當時的大漢旅行社人才齊備,張金明回憶,「放眼大漢領隊群,親身去過美國、歐洲等長程線操作人員超過10人以上,陣容堅強、龐大,是當時旅行社做不到的。」張金明還特別注重財務規劃,不僅要求帳目完整、清楚,更極有遠見地購置房地產,而對於財務健全制度的極度要求,也造就日後鳳凰順利通過ISO9001認證與上市上櫃。
1979年,台灣開放民眾出國觀光,出國觀光團體人數急遽增加,無心插柳成為旅遊業洗牌契機。張金明回憶,客觀來看,當時業界許多從業人員並未做好準備,意外呈現略微紛亂的局面,許多經營長程線的旅行社遂轉營票務業務,台灣旅遊躉售業一路變遷的縮影從開放、混亂,再到重整,其間的起伏、動盪,就像乘坐雲霄飛車一般高潮迭起,在在考驗業界人員應變智慧。
● 世間冷暖 成為淬鍊基石
外在大環境紛亂未定,鳳凰內部也不斷遭逢變化,張金明說,「『合作』的『合』字,就是一人一張口、一人一個意見。」雖然張金明抱持開放的角度,期許自己創造任員工盡力一展長處的舞台,讓每個人都適得其所,但張金明同樣認為,即使是股東也該做好分內的事情,而非享有過份高度的工作自由權,股東合作期間難免有意見相左,當時攜手成立大漢、鳳凰旅行社的股東群,陸續離開自立門戶,如今只剩張金明一人。
回想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張金明難掩感慨,但他同時也指出,正是因為命運軌跡不斷引領他走向更高的位置,讓他看得更寬廣,反而對人生、對人與人之間有更深切的體認,「貴人不一定是對你好的人,有時候,對你惡言相向或背後放冷箭,反而能夠激發另一種不低頭、不認輸的驅動力。」
這心情同樣印證在鳳凰上市上櫃的艱辛過程。或許由於亞洲人特有文化使然,「旅遊」本身雖是助人一圓走看世界的奢侈夢想,卻始終無法躍上更高、更被尊重的社會地位階層,因此當張金明以「成為上市上櫃的旅行社」為目標時,不僅受到業界人士的冷言以待,「連當時協助辦理的會計師都因為不看好,甚至將鳳凰重金整帳的帳本擱置一旁。」張金明察覺後內心難過不可言喻,但更促使他更積極協尋其他會計師協助鳳凰順利上市上櫃。
2001年11月,鳳凰終於成為台灣唯一合法上櫃的旅行社,為旅遊業界樹立一嶄新里程碑。有趣的是,當時正是台灣股市慘澹期間,「上櫃頭兩三年一想到股東心血與投資人的辛苦錢,心裡開始懷疑上櫃的決定是對是錯?」幸而腳踏實地、厚植實力才是長久生存之道,觀光概念股商機更是指日可待,特別近日鳳凰股價一路攀升,張金明雖然笑說,「也不懂這幾天怎麼突然飆高?但股市能提前回應公司前景,而體質好的公司,只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還你一個公道。」
● 仁厚行事 淡泊人生起落
以「中庸之道」與「有所為、有所不為」自勉的張金明,一路走來可說是點滴在心頭,或許就是太老好人而不長袖善舞的特質使然,過去偶或發生不被尊重、甚至被惡意欺壓的情況,但張金明總能以「大智若愚」與「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心情面對、安慰自己,要是對方所作所為超過了張金明心中的底線,溫和的他也是會當機立斷給予反擊。
回首超過30年的旅業歷程,他經過的風風雨雨無數,但影響最大的是十多年前帶團至捷克斯拉夫時,意外發生重大車禍。只差一步,張金明就無法安然返家,車禍發生後他立即展現鎮定與急智的應變能力處理後續,但卻嘗到人情冷暖,「只有在事情發生後,你才看得到人心,那些平常稱兄道弟的人可能冷淡以對,熱心協助投入幫忙的,反而可能是過去你忽略的朋友。」之後,張金明懂得珍惜家庭,他與太太感情深刻卻不黏膩,彼此理解、溝通、包容、互諒,拙於表達、低調互動,上一輩愛情姿態完全是他們之間的寫照,鶼鰈情深更在業界傳為美談。
意外成為旅界資深前輩的張金明,對於不能成為工程師仍有些許遺憾,假如當初並未走入旅遊業界,他坦言,或許今日會是一名工程師,並且持續努力創業開工廠。50大壽時,張金明成立「鳳凰基金會」,在「耳順」之年之後,對於「不惑」的定義似乎也越來越深刻,提交棒、接班的問題或許尚早,但走過超過130個國家、家庭、事業俱有成的他,越趨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與「坦然、淡泊」的心情,面對生命一切轉折與課題。
對我來說,旅遊就是…
對張金明來說,旅遊就是「工作」,即使規劃之初是以放鬆、度假為目的,抵達當地之後仍會不自覺開啟體內「旅遊雷達」,搜索最新旅遊資訊。對他來說,不斷精進、充實並培養實力很重要,他同時也認為過去久坐於辦公室與帶團出遊可說是對自身身心的絕佳調劑,特別是帶團期間考驗自身應變能力,反而更有成就感。
喊水會結凍 大老豪語錄
宛如老好人的張金明深信「吃虧就是佔便宜」,過去他吃了悶虧也不計較,甚至以「人之不如意十常八九」自嘲,告訴自己「如意事不過才二、三而已」,將吃悶虧事縮小看待,持續精進、力求充實,張金明認為才有印證實力的一天。
走過谷底 重返坦途
回首一路走來,張金明笑說雖然有些崎嶇,卻並未真見谷底,這除了歸功於他的豁達與深諳「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的道理之外,他認為「未雨綢繆」相當重要,唯有準備功夫做足,才能順利過關斬將,並且逢凶化吉。
缺它不可 我生活中最愛的蒐藏
張金明沒有特殊蒐藏喜好,但每造訪一個地方,他都會買些小骨董或是紀念品,算是為旅程作一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