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期|2023.05.08|記者:王政
亞洲各大國際機場已進入整備競賽 陳盛山指台灣惟推動區域「分流分源」政策才能建構亞洲航空樞紐中心地緣戰略

過去,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以每年1.07億人次的吞吐量,成為全球世界最大量亦是唯一過「億」門檻的國際機場,然隨著亞洲各國積極大興土木,擴大或新建自身的機場硬體建設,越來越多國際機成正朝著這條道路邁進,未來「億」級機場可能只是門檻或標配,屆時的台灣又該如何面對這股全球航空國際機場競爭趨勢?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

當「億」級空運吞吐量已成各大國際機場標配與門檻 台灣應有效引流整合北、中、南國際機場擴容計畫 才能進一步彰顯國家競爭力

國際機場通常擔綱起國家對外的門戶形象,尤其近數十年來隨著觀光旅遊的熱潮興起,許多高度重視觀光與商務的國家,開始針對將自身的機場硬體設備進行定期的強化或進行未來布局,以達到接待國際旅客的數量最大值。

然隨著國際旅客出遊的數量不斷攀升,過去數千萬的吞吐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許多國際機場紛紛以「億」作為單位作為發展藍圖與計畫,尤其疫情長達3年的巨大衝擊下,巨資打造的機場大型工程,反而能有效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心針,亦可同時放眼逐步回溫的國際旅遊市場,達到雙贏的效果。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表示,一座國際機場的建造,不僅促進國家經濟成長、挹注公共投資與建設、提高國內的就業機會、拉動國內觀光產業產值、提升國家的客運流量與貨運吞吐量,更是國門的形象,以及影響未來20~30年的國家競爭力展現。

▲面對群雄的競爭,台灣正積極投入於斥資千億元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建設計畫」,為繼十大建設後台灣最大單一量體公共工程。

觀察疫情3年期間,亞洲許多國家紛紛展開短中長期的興建整改計劃,尤其在2030年前後,將有越來越多巨獸型國際機場亮相。台灣希望打造「亞洲航空樞紐中心」,作為門面的桃園國際機場正進行第三航站大廈及第三跑道的興建工程,宜加速縮短完工年限並啟用。

當行政院、交通部需再加大國家機場客運運吞吐量時,也應思考國家的整體地緣戰略,若要與亞洲國際大型機場競爭,應該在桃園國際機場完成擴建計畫、年服務達8,200萬人次時,中部、南部國際機場的擴容計畫同步作業,使得台中國際機場能提升至一千萬人次客流量,加上高雄小港國際機場達到2,500~3,000萬人次的服務量體,屆時台灣北中南達到1.2億人次吞吐量以上的總額,真正邁向「亞洲航空樞紐中心」的戰略目標,才能與越來越多「億」級國際機場一決雌雄。

環顧亞洲各國 巨獸級機場陸續登場

規模與吞吐量,是影響一個國家/區域的觀光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也因此越來越多重視觀光發展的國家,無不針對自身的國際機場進行強化,環伺於亞洲的國際機場,舉凡韓國、泰國、新加坡、越南等高度重視觀光發展的國家,自身大型國際機場都已經有長足的進步與提升。

★泰國 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烏塔堡國際機場

曼谷主要國際門戶為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與廊曼國際機場,前者於2022年初完成二期擴建工程,年接待旅客量從過去的6千萬提升至9千萬人次,第三跑道也正加緊趕工中。同時,泰國投入93億美元進行泰國東部的烏塔堡國際機場擴建計畫,以此減輕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的交通負荷,未來透過機場快線方式串連3大機場,使烏塔堡成為服務國際旅客的曼谷第3座商務機場,預計2030年完成第二期工程,將可容納3千萬人次的旅客,總計雙方可達到1.2億人次的吞吐量。

▲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於2022年初完成二期擴建工程,年接待旅客量從過去的6千萬提升至9千萬人次,泰國再投入93億美元進行泰國東部的烏塔堡國際機場擴建計畫,總計雙方可達到1.2億人次的吞吐量。

★新加坡 樟宜國際機場

曾獲評選為全球最佳機場的樟宜國際機場,長期以來都是亞洲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隨著國際移動需求回復人氣,加速醞釀多時的5號航站樓(T5)工程跟進,T5預計於2030年完全啟用後,每年可接待約5,000萬人次,超過現有1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原先樟宜國際機場總客運量可達8,470萬人次,隨著T5的加入,將讓樟宜國際機場的總體接待量突破1.3億人次。

▲曾獲評選為全球最佳機場的樟宜國際機場,隨著國際移動需求回復人氣,加速醞釀多時的5號航站樓(T5)工程跟進,將讓樟宜國際機場的總體接待量突破1.3億人次。

★韓國 仁川國際機場

仁川國際機場正在進行第四期的工程,並將新設第4條的起降跑道,同時擴張第二航廈,屆時機場的營運容量將大幅提升,年服務量將從目前的7,200萬人次成長至1.06億人次,服務航班升降達到79萬架次,並擠進全球機場排行的前3名內。

★越南 隆城國際機場

胡志明市的新山一國際機場年吞吐量為3,600萬人次,雖有可容納2,000萬人次的T3航廈正進行擴建工程,力爭在2024年完成,但仍不敷使用,因此越南政府於2020年啟動距離胡志明市40公里的「隆城國際機場」建設,預計2025年完工第一期工程,可達5,000萬人次的吞吐量。這個越南最大機場工程將規劃4條4,000公尺、寬60公尺的跑道,總面積達50平方公里,預計2040年3期工程皆完成後,每年能容納1億人次與500萬噸貨物,扮演過度角色的胡志明新山一國際機場則改為服務國內航線為主。

★香港 赤鱲角國際機場

作為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斥資千億元的香港國際機場於擴建工程已於2022年7月正式啟用第三跑道,將使香港機場的客貨運載能力增加約一倍。據統計,2019年的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達7,470萬人次,透過2035年前後各項工程的陸續完工,屆時香港國際機場的年客運量將達1.2億人次,年貨運量達1,000萬噸。

面對亞洲列強的環伺 桃機應加速第三航廈工程建設

面對群雄的競爭,台灣正積極投入於斥資千億元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建設計畫」,為繼十大建設後台灣最大單一量體公共工程,疫情期間已完成南北跑道的整建,第三航廈、第三跑道皆有相當進展,預計分階段完成包括2024年北登機廊廳、2025年航廈主體,及2026年南登機廊廳竣工,第三跑道則預計於2030年完成並啟用。

隨著第三航廈落成後,將能為桃園國際機場增加4,500萬人次的年服務量,搭配上原有一、二航廈的接待能力,屆時客運量可達8,200萬人次,貨運達到400萬噸。

北中南國際機場有效整合 分流分源才能強化競爭力

陳盛山指出,面對各國持續強化現有的航運服務能力,台灣只將重心放在桃園國際機場的擴建,雖然總體客運量能達到8千萬之多,但台灣若要強化自身地理位置優勢、發展「亞洲航空樞紐中心」角色,更應該將國際旅客有效分流分源,同時強化台中國際機場、高雄小港國際機場的硬體建設,才能在面對亞洲各國不斷登場的「億」級國際機場時分庭抗禮,而不是輸在起跑點。

陳盛山進一步指出,由於台灣近幾年高鐵、捷運、公路等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早已邁入「一日生活圈」以及「一小時交通旅運生活圈」之中,無論南來北往都十分便利,因此當周遭觀光大國已經將主要樞紐提升到「億」級門檻,台灣官方應透過有效的分流,包括引導LCC的窄體客機前往台中、高雄等二級機場起降,國際觀光客到訪後便能透過交通運具輸送到各縣市,不僅強化其他區域的觀光發展,有效分流分源亦能舒緩桃機的壓力,達到北中南的有效分流,同時強化台灣的區域服務競爭力,與亞洲一線國際樞紐進行對決。

▲隨著第三航廈落成後,將能為桃園國際機場增加4,500萬人次的年服務量,搭配上原有一、二航廈的接待能力,屆時客運量可達8,200萬人次,貨運達到400萬噸。

本網站報導之旅遊產品價格,屬於旅遊同業躉售營銷建議,不具旅行社資格之直客消費者,恕無法以該價購買,請另洽各業者直客服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