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許多人對中國古代最美好的嚮往意境,既純樸又實在,然而踏上泉州的古街道裡,諸如百年歷史的中山路、年輕人喜愛的商業街,處處盡是老舖的現代活力,走著走著還能見到老者在榕樹下悠閒傳唱的南音,在強調樂活與慢遊的當前,花個90分鐘,飛一趟泉州,猶如為快速的生活步調按下了暫停鍵,稍微喘息一下,打開老時光的門,細細品味吧!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身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北接福州、南接廈門、西與漳州相連,除了一般的普通話外,更以閩南話為方言,氣候溫暖,終年濕潤,四季如春,在飲食習慣與建築風情上都很有熟悉感,諸如燒肉粽、麵線糊、元宵湯圓等等,台灣遊客前往旅遊將倍感親切!
談起泉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之時,佔據地利之便的泉州,更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唐朝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朝元年時期有「東方第一大港」之稱。而人文薈萃的泉州更被譽為是「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在泉州,並擁有20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極富盛名的中國伊斯蘭清真寺、世界僅存的摩尼佛教佛像石刻、中國最大道教石雕老君岩、千年古剎開元寺與東西塔,還有中國四大古石橋之一的洛陽橋等,皆都在泉州,同時還保留著中原雅樂的南音,南戲、南建築、木偶戲、木城戲等文化遺產,暢遊此地,將可與古文化深度連結,穿越古今的風尚於焉而生。
泉州佛國 古城推薦遊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 AAAAA級景區
清源山因為山上泉眼多,又稱為「泉山」;又因高山入雲,所以別稱「齊雲山」,距離泉州市區大約3公里,在古代元朝時被讚譽為「閩海蓬萊第一山」,因開發得早,至今仍留有大量文物古蹟,包含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摩崖石刻有600多尊,其中最知名的宋代老君像,更是全中國最大最有藝術價值的道教石雕,可說是清源山上的鎮山之寶,生動逼真的造型與傳神的韻味,宛如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在看顧著大眾,百看不厭的魅力值得遊客上山親賞。踏上清源山,可見到奇石與清泉,除了老君岩之外,還有早年高僧弘一法師的舍利塔(舍利子),讓清源山的參訪意義更上一層。
九日山風景區
九日山也是清源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山勢約高1百公尺左右,周邊綠樹相掩,風景優美,在清泉、雲岩交疊中,別有洞天。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寧靜之處,更是許多文人雅士隱居的首選地,當前有不少名人刻字,多達75處,豐富的內涵讓九日山被稱為是「一座天然書法展覽館」,想感受南北宋時期的泉州海上交流史,可從這些石刻窺知一二。
南少林寺
同樣位於清源山風景區內,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廟的南少林寺,同時也是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七大少林叢林」之一,規模龐大、香火鼎盛,在南少林內以「禪」為武術宗旨,禪武合一,聲名遠播,千百年來氣勢恢弘。踏入南少林寺內,大雄寶殿前有兩株百年參天古榕,深入其中,靜心效果十足,更可遠眺泉州城貌,值得一遊。
開元寺 福建最大佛教寺院
身為東南沿海重要文物古蹟的開元寺,是福建省境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佔地達7萬平方公尺,結構雄偉壯觀,相當具有參觀意義,從入內的紫雲屏到威風凜凜的天王殿,再到興建於宋紹年間興建的婆羅門教式拜庭石塔,都是參觀重點,對於喜愛傳統建築的學者或遊客而言,走進開元寺,必定對其秀麗精緻的屋架結構大開眼界,尤其是在「柱」與「舖」的鬥拱特殊作法讓人饒富意味,不可錯過的還有24尊美麗的飛天、樂會等藝術珍品,是重要的一站。在開元寺內還有泉州經典的「雙塔」(又稱東西塔),相距200公尺的東西塔讓寺院的佈局更顯壯觀,興建於唐代,後改為石塔,採用花崗石的仿木結構與樓閣式建築上雕有80尊羅漢、金剛、天王之雕像,神態栩栩如生,盡展典型的宋代雕刻風格。雙塔每層都在開門,門上再開龕,塔頂上還有剎,8條鐵鏈繫於8個角脊,角脊下還有懸掛小銅鐘,一共40個小鐘,風吹作響,相當悅耳。
洛陽橋
位於泉州洛江地區的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是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橋,在中國橋樑史上與河北省的趙州橋齊名,享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豐厚的歷史底蘊讓踏上石橋的遊客都能瞬間與古今朝代相連結,地上的磚瓦經過歲歲年年的修復,頗有不知那一塊是哪一朝代所留的歷史感。據聞興建於1053年的洛陽橋,採用花崗岩建造,從北宋到清朝,一共歷經20多次維修,橋長731公尺、橋面寬4.5 公尺、舟形橋墩有46座,在其古法打造的智慧中,據說迄今橋墩還未整修過,建橋方法以江底隨橋中線鋪滿大石頭後,築起一條20多公尺寬的水下長堤,再於石堤上用石條橫直壘砌橋墩,是現代橋樑工程中「筏形基礎」的先驅,既堅固又具歷史意義。
惠安女文化
旅遊之際,除了建築與景觀,人文風情也是為旅程加分的重點,走進泉州,在惠安縣的海邊,可以看到獨樹一幟的惠安女性展現的惠安文化。身著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的穿戴風潮是識出惠安女的第一印象,除了獨特的服裝外,彷彿要傳達少數民族的個性一般,美麗、勤勞、賢慧傳達出惠安女性堅毅強悍的血液特色。